。
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描绘了暮春时节,子规啼鸣,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情景。而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是流传千古,但其中留下了两个谜题:末句到底是“随风”还是“随君”?诗中的“夜郎”到底指哪里?
关于末句,无论是“随风”还是“随君”,都有其合理的解释。将“随风”理解为明月被风吹过,直至夜郎西,富有想象力;而从语义上理解,将“随君”解释为明月与人相随,托这片思念之心寄予明月,跟着你一起去到你去的地方,也同样合理。
至于“夜郎”所指何处,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指的是李白自己被流放的夜郎,但结合时间线来看,这首诗与李白流放夜郎的经历并无关系。而从地理位置来看,王昌龄被贬之处龙标在今湖南黔阳,而据诗意理解,其位置应在“夜郎以西”,说明诗中的夜郎只在黔阳以东,并非大家所理解的贵州“夜郎”。那么,“夜郎”到底在哪里呢?《沅陵县志》中有记载唐时有“辟沅陵县置夜郎县”。《唐人七绝诗释》也为这首诗注解,特别说明:“此夜郎在今湖南省沅陵县。”
因此,从诗意及时间线上来看,此诗中的夜郎,当指今湖南沅陵。
李白以他独特的情感和才华,将愁心寄予明月,随风至夜郎,传递了对友人王昌龄的深情厚意。而这首诗中的“夜郎”之谜,也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天时诺进市场顾问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郎”是哪里?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