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主要是基于1978年的国发104号文件,该文件包含两个《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按照这些规定,女工人通常在50岁退休,女干部为55岁,男性工人、干部则为60岁。
随着社会的变迁,用工主体逐渐多样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2001年,原劳动部出台了《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其退休年龄是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农民合同制职工同样适用这一规定。
在文件执行过程中,不少省市对女工人和女干部进行了更具体的界定。例如,山东省的《关于贯彻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社部发〔2001〕20号文件中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在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满10年以上的女性职工(不分干部、工人),退休年龄按照55岁确定;在工人岗位上工作满5年以上的女性职工,退休年龄按照50岁确定。
通常情况下,女性灵活就业人员的退休年龄是55岁。但当下岗失业后,身份变化可能导致退休年龄延迟。劳动部对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答复中明确,对于在劳社部发2001年20号文件下发之前,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满足特殊工种工作年限规定的职工,以及在工人岗位上工作的女职工,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国发1978年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
然而,具体的执行还是由各地自行规定。例如,四川省、青岛市等地对女性灵活就业人员采取与女性工人一致的退休年龄50周岁,而淄博等地则要求女性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人岗位上缴费满10年,才能按50岁退休。
2019年,广东省出台的《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定的办法》中,明确规定了管理技术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是55岁。只要在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就以现岗位认定身份。女干部失业下岗后,按照工人身份认定。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如果未曾以职工身份参加养老保险,需要年满55岁退休。而曾经以职工身份参保过的灵活就业人员,若年满50周岁且现岗位不在管理技术工作岗位上,现岗位按照工人认定,那么退休年龄为50周岁。
因此,如果在企业工作满15年,47岁后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在多数地区可以按照50岁退休,但也有地区要求延迟到55岁。希望国家在未来规划延迟退休政策时能够统一完善。由于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建议提前向社保部门咨询相关政策规定。
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天时诺进市场顾问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女职工转灵活就业后,为什么有的50岁可以退休,有的只能55岁? 》